日前,发展规划处与图书馆联合对我校ESI学科排名情况进行分析。2005年到2015年的10年中,学校发表在ESI收录数据库的文章数量呈现明显上升趋势,2009年发文量超过100篇,2012年超过200篇,2015年达到265篇,研究范围涉及ESI 22个学科领域中的20个。根据作者被引频次统计作者贡献率,我校兽医寄生虫学团队对学校ESI整体被引贡献率最大,占全校的26.58%。团队带头人张龙现教授被引贡献率最高,占全校的7.06%。
ESI为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的简称,是由美国科技信息所(ISI)于2001年推出的衡量科学研究绩效、跟踪科学发展趋势的基本分析评价工具,是基于SCIE/SSCI所收录的11000多种学术期刊建立的计量分析数据库。ESI对全球所有高校及科研机构的近11年的论文数据进行统计,分22个学科领域,按被引频次的高低确定出衡量研究绩效的阈值,分别排出居世界前1%的研究机构、科学家、研究论文,居世界前50%的国家/地区和居前0.1%的热点论文。通过论文数、论文被引频次、论文篇均被引频次、高被引论文、热点论文和前沿论文等6大指标,从各个角度对国家/地区科研水平、机构学术声誉、科学家学术影响力以及期刊学术水平进行全面衡量,每2个月公布一次。ESI已成为当今世界范围内普遍用以评价高校、学术机构、国家/地区国际学术水平及影响力的重要评价指标工具之一。
ESI的22个学科领域分别为:农业科学、生物与生物化学、化学、临床医学、计算机科学、商业与经济、工程、环境与生态学、地球科学、免疫学、材料科学、数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综合学科、行为与神经科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物理学、动物与植物科学、精神病学/心理学、社会科学,综合、空间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