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学科建设 >

河南农业大学学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时间:2019-01-09 10:29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数:
   
      为贯彻落实校第七次党代会精神,坚决打好“双一流”建设学科创建攻坚战,推进学科建设水平全面提升,促进内涵式发展,夯实高水平大学建设基础,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建设目标
      建立高峰学科、高原学科、培育学科、拓展学科等四级学科建设梯次。高峰学科以省优势学科为主体,以冲击国家“双一流”学科为建设目标;高原学科以具有博士学位授权的省特色和省重点学科为主体,以打造骨干学科集群、彰显办学特色为建设目标;培育学科以具有硕士学位授权的省重点学科为主体,以培育新的骨干学科为建设目标;拓展学科以有潜力的人文社会学科和新兴交叉学科为主体,以拓展学科框架、增强办学活力为建设目标。在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力求高峰学科达到B+档,并力争突破A类;力求农业工程、风景园林学、畜牧学、农林经济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林学等高原学科达到B类,并力争突破B+档;其他学科争取稳中有升。
      二、建设层次范围
      (一)高峰学科
      作物学、兽医学
      (二)高原学科
      农业工程、风景园林学、畜牧学、农林经济管理、林学、植物保护、农业资源与环境、园艺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学、烟草学
      (三)培育学科
      管理科学与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生态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城乡规划学、化学、公共管理
      (四)拓展学科
      中药学、设计学、机械工程、数学、法学、社会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外国语言文学、体育学
      三、建设任务
      (一)师资队伍与学科平台建设
      高峰学科和高原学科师资队伍建设重在上层次、补短板,高峰学科四层次以上人才不少于10人,其中学科方向带头人为长江学者、国家杰青、国家优青、万人计划等高端人才;高原学科四层次以上人才不少于5人。培育学科和拓展学科师资队伍重在扩规模,力求上层次,培育学科专任教师达到50人以上,其中五层次以上人才不少于10人;拓展学科专任教师达到35人以上,其中五层次人才不少于5人。每个学科凝练学科方向3-5个,确保每个方向都有高水平学术带头人。
      高峰学科、高原学科和培育学科的专任教师中,具有海外经历人数占比分别达到35%、25%、15%以上(除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外)。拓展学科也要注重具有海外经历教师的培养和引进。
      学科团队建设坚持规模与质量并重,其中高峰学科重点建设国家级教学团队、创新团队1-2个,省部级教学团队、创新团队建设质量稳步提升;高原学科重点建设省部级以上创新团队、教学团队1-2个;其他学科团队建设水平均有显著提高。
      高峰学科平台建设重在提升质量,其中作物学学科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部共建小麦玉米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CIMMYT-中国(河南)小麦玉米联合研究中心等平台建设质量不断提高;兽医学学科在建好动物免疫学国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的基础上,至少新增国家级平台1个。高原学科重点建设省级以上平台至少1个。培育学科和拓展学科均要重点建设一个平台,并有明显进展。
      (二)人才培养质量
      高峰学科新增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2门以上;高原学科主编或参编国家级规划教材1-2门。培育学科和拓展学科主编或参编省级规划教材。
      高峰学科、高原学科新增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等精品课程1-2门;培育学科新增省级精品课程等1-2门;拓展学科参与精品课程建设。
      高峰学科取得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以上教学成果奖励至少1项;其它学科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均有创新点和亮点。高峰学科国家级教学名师实现突破。
      高峰学科研究生赴境外学习交流6个月以上人数达30人以上,招收境外学生来华学习交流15人以上;高原学科研究生赴境外学习交流人数达5人以上,招收境外学生来华学习交流实现突破。
      各学科导师指导学生时间平均每月不少于12个小时,学生满意度高;博士、硕士论文抽检合格率达到100%。
      (三)科技研究水平
      高峰学科新增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各40项以上;高原学科新增国家级科研项目10项以上、省部级科研项目20项以上;培育学科新增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不少于20项;拓展学科新增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不少于10项。
      高峰学科新增国家级科技成果奖1-2项,力求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或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实现突破;高原学科新增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奖1-2项;培育学科、拓展学科参与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奖1-2项。
      高峰学科ESI高被引论文5篇以上,已转化或应用专利6项以上。
      (四)社会服务水平与学科声誉
      各学科根据学科专业特点主动对接社会需求开展社会服务活动,着力打造服务社会的特色品牌,增强社会影响力。其中高峰学科、高原学科打造典型案例4个以上;高峰学科受到国家级表彰。
      高峰学科每年至少举办或承办一次国际或全国性学术会议,其中三年间举办国际学术会议至少1次;高原学科、培育学科三年间举办或承办国际或全国性学术会议1-2次;拓展学科也要积极承办各类学术会议。
      四、工作重点
      (一)加快推进一流学科建设
      科学制定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方案和优先支持政策,构建有利于建设大平台、组建大团队、争取大项目、形成大成果的政策支持体系。加大支持力度,加强组织协同,既注重结果,更做实过程,抓牢抓好显优势强特色的工作,抓紧抓实补短板强弱项的工作,力争实现“双一流”建设突破。
      (二)优化学科专业结构
      以社会需求和学术贡献为导向,建立学科专业动态调整和预警、退出机制。推进公共管理类、电子信息类、环境科学类等方面的专业调整,促进学科整合。推进新农科、新工科、新文科建设工程,积极稳妥设置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生态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亟需的专业。加强基础学科建设,促进基础学科、应用学科交叉融合。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建设,推进文、法、教、艺等薄弱学科发展。统筹学位点建设,促进学科合理布局和资源整合。
      (三)加强学科团队建设
      切实抓好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建强以高端人才领衔、以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为骨干,以青年优秀人才为支撑,衔接有序、结构合理的人才团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的第一标准,引导教师以身立德、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引导教师。制定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实施意见,全面落实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切实改进和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强化学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功能作用,完善教师培训、研修、学术访问等制度,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促进教师职业发展。深入推进教师职称评审制度、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突出以育人为根本,突出学术贡献和影响力,鼓励团队协作,激发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加强学科平台建设
      完善科研平台管理运行机制,发挥国家级平台的引领作用,强化省部级平台的主体作用,增强汇聚高端人才、承接重大任务、产出原创成果和加快实现产业化的能力。坚持依托学科搭建学科发展平台,加强大型仪器设备的购置与使用管理,减少重复配置,提高仪器设备使用效率。依托作物学、兽医学等学科,打造2-3个重点共享共用平台,提高高水平实验室的建设水平和开放共享水平。加快推进原阳基地建设,引导组建跨学科协同中心和创新团队,重点打造1个高水平现代农业科研实验示范平台。
      (五)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调整研究生与本科生的比例结构。高峰学科和高原学科以发展研究生教育为主,适度控制本科生规模;培育学科和拓展学科以发展本科生教育为主,适度发展研究生教育。深入研究学生的新特点新变化新需求,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强化本科教育基础地位,把本科教育作为学科建设的基础任务,贯彻落实“四个回归”要求,切实推动“六卓越一拔尖”人才培养计划2.0的落实,力争建成一批一流本科专业。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进一步明确不同学位层次的培养要求,改革培养方式,加快建立科教融合、产学结合的研究生培养机制,着力改进研究生培养体系,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探索跨学院、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机制,着力高质量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六)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加强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和学术机构的实质性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将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有效融合到教学科研全过程,开展高水平人才联合培养和科学联合攻关。切实建好CIMMYT-中国(河南)小麦玉米联合研究中心、动物免疫学国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等国际合作平台,不断扩大国际交流合作成果。依托“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强力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关高校的合作。完善开放办学政策措施,加大具有海外经历教师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加大师生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的支持力度,加大研究生赴海外高水平大学和学术机构联合培养的支持力度,大力发展留学生教育。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学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是创建“双一流”的重要举措,要充分发挥校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推动相关重大安排部署的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确保行动计划全面落地。学校学科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学科建设支持政策的制定、项目的立项、建设成效的评估和验收,解决学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负责对建设过程进行监督。学院要成立相应组织领导机构,书记、院长作为学科建设第一责任人,要切实抓好学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组织实施,确保各项建设任务的落实。
      (二)细化目标任务
各学院依照本行动计划提出的不同层次学科的建设目标和任务,分析查找学科差距和不足,分别制定本院各学科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明确建设目标,分解建设任务,责任具体落实到团队和个人。
      (三)加大经费支持
      坚持局部固优势、整体上水平,对不同层次学科确定不同建设目标,分类给予经费支持。加大对高端人才的培养与引进、重大科技创新的培育、高水平平台建设、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方面的重点支持。学科建设经费按基本支持经费、专项项目经费和绩效奖励经费纳入学院年初预算,加大学院统筹支配权。鼓励学院通过多种途径筹措经费支持学科建设。
      (四)完善政策保障
      各相关职能部门分工协作,齐抓共管,加快制度创新,优化学科发展环境。人事处负责完善高端人才及专任教师引进培养、师资国外培养、团队建设等方面政策措施;教务处负责完善规划教材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成果等方面政策措施;科技处负责完善科研项目、科技成果、高被引论文、社会服务等方面政策措施;研究生院负责落实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完善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博硕论文抽检等方面政策措施;财务处负责完善学科建设经费筹措、监管等方面政策措施;国际合作处负责完善师生国际交流及留学生教育等方面政策措施。其他有关职能部门都要为落实三年行动计划提供相关政策保障,切实做好服务,着力创造良好环境。各有关部门于2018年底前完成相关政策措施的制定或完善工作。
      (五)严格监督管理
      发展规划处负责指导各学科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并进行监督落实。完善学科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学校、学院、学科在学科建设中的责、权、利,强化学院在学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优化学科绩效评价方式,引导学科建设向更加注重人才培养、提升内涵建设转变。建立学科自检平台,实行学科跟踪管理服务。强化预算管理和目标管理,实行动态支持,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进行绩效考核,每年考核结果作为基本支持经费调整、学科建设专项确定和绩效奖励经费分配的重要依据,并作为学院年度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有关部门对学科建设的协同支持情况列入本单位年度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